精品伊品乐园2023直达入口_亚精产品无线码_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音响

当前位置:学员天地 > 学员风采

【散文】全市老年大学庆祝重阳节系列活动获奖作品赏析

发布时间:2021-11-17 12:06

  市南区老年大学

  01

  相伟《最美的自己,退休十年》

  十年前,我卸下了难以割舍的幼教使命,告别了热爱的幼儿园,告别了亲密无间的同事,告别了挚爱的孩子们,在无尽的留恋中,退休了......。

  度过那段焦躁不安的“空窗期”,静下心来,思考我的退休生活,“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漫天”,退休生活和我的工作一样,也应当丰富多彩,幸福满满。告诉自己,退却忙碌,以此为新的起点,开启自己人生中另一扇门,再一次与生活相拥,让我的退休生活有爱,有笑,有美好。

  酷爱旅游的我,因为繁忙的工作而不能。退休了,第一个愿望就是旅行。去那遥远的地方,去看日出日落,带着最丰盛的自己,还有一群挚爱的伙伴。

  我自驾去过热情奔放、风景如画、湖天一线的青海湖;去过中国新疆最美最险峻的景观大道“独库公路”,那里的风光无限;去过中国版图的最北点,被誉为“金鸡之冠”、“天鹅之首”的漠河北极村;还去过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一路前行看着祖国的大好山河无不感慨万分,我们的祖国真的是太美了……。

  高山、峡谷、小镇,大海,草原,异国他乡,每一处都是绚丽花开,喜欢一路美丽的风景,热爱一路行走的快乐,享受退休旅游带给我的愉悦。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退休十年,交友带给我的是不同的美好。我有和我相差20多岁的忘年之交,有和我情谊深厚的“肺腑之交”;有情投意合的“莫逆之交”;还有和我无意相遇的“邂逅之交”。朋友如茶,淡淡清香,温润于怀。这些朋友,不只是在我身处幸福时笑,更在我面临困境时送上自己的肩头任我停靠。

  2018年,由于常年的劳累,我肺部出现结节,喘气困难,干咳严重,医生一纸“要手术”。犹如晴天霹雳,整个人一蹶不振。比我小出20多岁的闺蜜听到这个消息竟然在出租车上“哇哇”大哭,嘴里喊着“我要相老师”,并驱车第一时间看我;手术后,我的那些朋友,在医院天天守着我。厨艺最好的阿挚天天烹制可口顺意的饭菜送到;不会做饭的小傅也破天荒开启“做美食”模式,至今她的美食已经是我桌子上最可口的一道风景线。朋友们轮流陪我说话聊天,术后的阴霾被爱慢慢驱散,康复的我又回到了原点,重新出发。那一次,我感悟,友谊是装在瓶里的佳酿无色无味,但是不管多久后开启,溢出的永远是那浓浓的情怀。因为始终有一双脚印与之同行,始终有一份祝福与之同在。

  十年来,我和朋友们的聚会、聊天、旅行,畅谈人生,感受生活的美好,给我的“小朋友”们交流人生教诲;给我的大朋友无尽的关爱。知己是缘,缘于曾经走过一些相似的岁月,沉淀着一些相似的心路感怀。

  退休十年,我一路学习,一路成长!“爱好,是成长的基石”,读书,让我静心;美食,让我具有不断创意。为了充实我的退休生活,七年前我报名成为一名市南区老年大学民族舞蹈班的学员,结识了舞蹈王老师和班里的朋友。几年下来,我的舞蹈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演出。感谢老师,感谢同学们。在市南老年大学七年的舞蹈学习过程中我受益匪浅,舞出了青春、舞出了健康、舞出了快乐,收获满满!舞蹈带给我的是美丽、是积极、是自信,是康健!坚持了七年的学习终究让我爱上了舞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未间断,从不迟到,和姐妹们一起跳起奔放的蒙古舞、悠扬的傣族舞、还有柔情的民族舞,用舞蹈去迎接夕阳红的到来。

  夕阳西下,是一种壮美,落叶归根,是一种情怀,退休十年,美,从容不迫;爱,始终如一;潇洒,自由自在。

  市南区老年大学

  02

  王一鸣 李秉暖《伴二胡精彩的神韵在新时代昂首奋进》

  市南区老年大学,近几年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等方面大幅度提升。各校区的教学成果受到各界好评。路过这个老年大学大沽路校区时,经常听到三楼传出悠扬的二胡声或优美动听的歌声.......看到许多老年朋友喜笑颜开,向这个校区走去。我们也迈着喜悦的步伐走进了这个校区。

  吉祥和谐的班级令人陶醉

  走进这个校区三楼二胡高级班,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这个班的同学,个个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退休前工作在军队,外贸、工商企业,机关、学校......回忆在工作岗位上的成绩,大家都虚怀若谷;讲起人生经验,都心满意足;谈起相互友谊,都欢天喜地。一见面,就像老同学、老同事、姊妹兄弟,让我们兴奋不已。

  特别是课前、课后同学们的二胡练习让人眉飞色舞。听,《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的二胡声宛转悠扬,把人们的思绪带到《地道战》————抗日战争的战场,党的英明伟大,人民的机智勇敢,让人敬佩。《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二胡声娓娓动听,表达对党的无比深情,让我们享受歌颂伟大党的无比喜悦。

  《鸿雁》的二胡声轻柔抑扬,让人思绪万千,记忆着蒙古族人民战天斗地的豪迈。《赛马》的二胡声气势磅礴奔放,把人们带到千里草原,观看牧民赛马盛况。听,京剧曲牌《迎春》二胡演奏,别有一番情趣。国粹经典、民乐经典,中华民族迎来多少个春天!今天,在新时代拉《迎春》,心情格外兴奋。让我们拉着《迎春》,迎接万紫千红、更加美好的春天。

  更让人高兴的是:这个班有一个德艺双馨的张庆顺老师。他曾在山东省音乐学院进修学习过。曾经在济南军区歌舞团等单位从事文艺创作和舞台演出工作;被中国歌舞剧院考级委员会授予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辅导老师荣誉称号。他多次参加青岛广播电视台“文艺大蓬车”公演,受到好评。在这个学校,他忠于职守,保持着军人雷厉风行、言行一致、工作认真负责等优良作风,讲课精准、生动。对同学们特别关心,以兄弟姊妹相称。每天早来、晚走。有一天下课时,请老师帮助解答问题的同学们都走了,张老师也在收拾物品准备离校。他习惯地认真环视教室,看到远处的课桌上放着一个二胡,知道这是一位年龄较大的男同学的。他担心这位同学去上厕所滑倒,立即去看。这位同学十分感动。知道这件事的同学,心里也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动。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班级!有这么好的老师,这么好的同学,这么好的气氛。民乐在这里光大发扬,同学们的思想、艺术水平在这里提升,大家对党和祖国的深情在这里表达,快乐、健康在这里展现,我们身在其中,吉祥和谐的氛围真令人陶醉!

  精彩活泼的课堂动人心弦

  张老师以人为本。精选教材,有计划地安排教学。讲课生动有趣,课堂丰富多彩。

  一是,狠抓基本功练习,持之以恒。张老师时刻注意引导大家巩固所学的拉二胡的基本功;将其贯穿教学始终。让大家坚持做到:坐姿端、握琴正、持弓稳、运弓平。指法科学、按弦准确,长短弓适度,左右手协调配合等。使同学们逐渐养成拉二胡的良好习惯,不断进步。

  二是,新曲演唱示范,准确生动。课堂上,每次学习新曲,张老师先指导大家唱准。然后,他端坐或站在讲台上,把二胡挂在腰间(便于同学们观看),准确地拉一遍。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张老师娴熟的弓法、指法;聆听着美妙的二胡声;就像在音乐厅听名人演奏一样的喜悦。这美妙的琴声,吸引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二胡,认真地学习。

  三是,耐心施教、知难而进,讲究意境、音准。张老师特别注意细心地讲解二胡曲的意境,让同学们带着相应的感情拉好二胡。同时强调:音准是二胡演奏艺术的生命。并且,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指导大家怎样拉好连弓、分弓、顿弓、颤弓、抛弓。怎样精确地换把。怎样演奏滑音、颤音、装饰音、弹拨音......在学习《子弟兵和老百姓》二胡曲时,他反复示范如何演奏慢板,表现亲切、激动的情感。如何演奏快板,表现热烈、奔放的激情.......在学习《母亲》二胡曲时,指导大家按照曲谱标记,以最佳的心情、技法表现对母亲那种亲切的爱。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音乐意境在升华,演奏技艺在提高。

  四是,组织练习、个别指导,注意因人施教。每一节课,张老师都安排一定时间让同学们自己练习所学新曲。分组练习,抓重点讲评;启发取长补短。请个别同学独奏,进行具体指导,引导相互学习。全班自由练习时,张老师走下讲台,逐一看同学们演奏。认真为提问的同学解答问题。及时把看到的同学们拉的不足的地方指正。

  每一节课,大家都有新的收获,每一节课大家都有新的提高。每一节课都饱含着张老师的热情和勤劳的付出。二胡两根简单的弦,抒发出不简单的情感;连接了师生的教学深情。一言一行,动人心弦。

  丰富生动的网课令人神往

  疫情期间,有两个学期是上网课。这个班的网课格外生动。打开班群网课视频,看到张老师在授课,演奏二胡《小花鼓》。紧接着学习《新春秧歌》......张老师那抑扬顿挫的琴音,伴随着咚咚的小花鼓声和欢快的舞蹈迎接着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新春的秧歌,也在悠扬的琴声中扭起来了......张老师那矫健、稳重、欢快的姿态吸引着大家。看他弓法、指法娴熟、精准。都知道他是经过了高水平的专业训练。在摸爬滚打的军营里,每天早起拉二胡,手指上磨起老茧.....他参加过多次高水平的成功演出,铸就今日良师风范。

  在老师指导、启发下,同学们交作业的视频也出人意料的生动。班长王一鸣带头在班群发来讲究弓法、指法的精彩视频,带动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钱淑琴、李华、马军、樊慧玉等同学先后闪亮登场,琴音悠扬婉转。她们左手指灵敏,像在跳弓弦上的芭蕾;右手推拉科学,油然传递心灵的情感。当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冲锋陷阵的袁始盛同学、在部队干休所的隋开春同学;孙光毅、傅广业等同学在网课上演奏,琴音娓娓动听、挥洒流畅。周立青、李秀兰、相桓香等同学拉琴姿态文雅,琴音优美,喜庆悦耳........

  又讲新课了。看,张老师在演奏《快乐的啰嗦》。这是庆祝建国十周年在首都演出的彝族舞蹈。现在,张老师用二胡旋律表现少女们舞蹈的摆腿荡裙、单腿画圆、大步小步,腾空飞旋的美姿。抑扬顿挫的琴音,让同学们欢呼、鼓掌。还有河北民歌《小放牛》........看,这堂课学习《金蛇狂舞》。这原是昆明节日龙舟盛赛的传统曲子,聂耳根据传统曲目改编为《金蛇狂舞》,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对未来坚强信念的经典民乐。在欢庆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时曾演奏这首歌曲的旋律。张老师以激越的琴声表达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引起同学们热烈欢呼、热情点赞.....

  网课上,老师、同学们的每一次表演,都得到喜悦的点赞、热情的好评。大家兴致勃勃地在班群上着网课,生动的表演吸引着大家的热心,启迪着大家的智慧,增强着相互友谊,分享着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快乐。

  引人入胜的演出让人豪情奔放

  这是个二胡高级班,参加了不少喜庆演出活动。每次演出都受到观众热情赞扬。

  市南区老年大学庆祝建国七十周年的演出活动,安排在前海音乐厅。我们班演出二胡合奏《八月桂花遍地开》。清晨,同学们迎着朝阳,沐浴着栈桥海边的海风,喜气洋洋地走进音乐厅。音乐厅礼堂充满节日的气氛,红旗招展。以礼花绽放,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为背景的舞台上,领导讲话慷慨激昂,歌舞表演精彩纷呈。报幕员报告了二胡合奏《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节目,男同学穿着洁白的礼服、女同学穿着天蓝色的旗袍,端坐在舞台上的闪光灯下神采奕奕。热情的前奏之后,热情洋溢的二胡声在音乐厅里回荡。这首歌原来是大别山民歌,解放前,为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时改编成了这首歌。这首歌,伴随红军足迹红遍大江南北。喜庆悠扬琴声的歌词是“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激昂热情的琴声好像在伴随那热烈的锣鼓声欢送千万群众走向前线。经过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胜利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在联合国上空飘扬!今天,这悠扬的琴声,颂赞着党的英明伟大,颂赞着人民的勇敢顽强,颂赞着祖国的前程光辉灿烂.....看台下,摆动的国旗与鲜花交织,掌声不断。音乐厅里的赞声、掌声与琴声和声,飘出窗外,随海风、白云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让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民有志气站起来,有能力富起来,有智慧强起来。国强民富的光辉道路势不可挡!

  建党百年华诞的庆祝活动,按照市南区老年大学的安排,我们班在汇泉湾海滨进行二胡合奏《北京有个金太阳》。女同学穿上红色的旗袍,男同学打上漂亮的领带、穿上蓝色的西服。在有东方瑞士之称的海滨,坐在木质、古典结构凉亭里的木凳上,情绪高昂。激越的前奏之后,《北京有个金太阳》的二胡声像天籁之音,在海滨荡漾。引来观众一阵掌声、叫好声。这首歌原来是表现藏族人民欢庆节日载歌载舞的场面。经过改编,成为歌颂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名歌,又经蒋才如改编成二胡曲。

  这首歌的歌词,几个版本的基本内容是:北京有个金太阳,照得大地亮堂堂.....那是领袖毛主席发出的光芒....北京的太阳放光芒.....人民拥护共产党。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回忆党的光辉历史,用二胡拉这首歌曲,大家充满激情。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记史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国强民富的真理永记心中!习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芒万丈。我们要紧跟共产党,坚持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为社会多做贡献。让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琴声悠扬,我们心潮激荡,豪情奔放。欢庆建党百年华诞,让同学们心花怒放。古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却感到:真把夕阳当朝阳,幸福长寿感谢党。我们虽然年纪大一点,但仍然要保持年轻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革命充满热情,对党和祖国更加热爱!让我们伴着二胡精彩的神韵,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新时代昂首奋进!

  西海岸新区老年大学

  03

  吕振西《三代党员写春秋——光荣在党50年有感》

  喜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家三代共产党员成员的我,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心情激动,感慨良多。

  老一代高风亮节写春秋。我的父亲吕宇超,1921年出生,恰好与党同岁,是家中第一代共产党员。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立功受奖,为党的教育和新闻事业工作了一辈子。父亲92岁那年,突发疾病昏迷不醒,不能睁眼,不会说话,竟然神奇地摸索着写下了“党费”字样的遗嘱。老人逝世后,我前往父亲离休前的工作单位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代他向党组织缴纳了人生最后一次党费,完成了这位有着67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的临终嘱托。

  我的母亲刘芝华,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我党领导的妇救会长和八路军的秘密交通员,传递情报,掩护同志。1943年母亲曾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冒着被活埋的危险,严守党的机密,身体却因此落下病根,英年早逝。当年母亲死里逃生之后,才有了我们三兄弟的出生。母亲因不大识字,直到去世也未能入党,但她在我心目依然是刘胡兰式的女英雄。

  夜半时分,我朦胧地看到,在天国里安详的两位老人见到我荣获的“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开心地微笑着。我则任由泪水流淌,喃喃地说:老爸老妈,这枚徽章是我替你们获得的。

  我这代忠于职守写春秋。我和妻子张晓兰是家中第二代共产党员。我俩都出生在老共产党员家庭,身体里流淌着老革命的鲜血,骨子里遗传着红色基因。我20岁入党,当时在福建前线的一个海岛当高射炮兵,日夜值守电台,保卫祖国的海防空防,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终于在1970年实现了光荣入党的梦想。退伍回到家乡青岛后,我先后在市邮电局、市委对台办、市引黄济青工程指挥部、青岛开发区乃至西海岸新区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时至今日,我已在党的文化宣传岗位上工作了近50年,无论岗位变化或职务升迁,都始终铭记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秉笔直书写春秋,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报道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辉煌业绩,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如今我已年逾古稀,依然小车不倒只管推,激情燃烧笔耕不辍,在老年教育岗位上散发余热,写文稿、拍照片、编书报、出专栏、搞活动,在忙碌中享受着充实的晚年。

  下一代教书育人写春秋。我女儿是家中第三代共产党员,在青岛的一所“211”高校工作,辛勤地教育年轻大学生们听党话、跟党走,为党为国奉献青春力量。更值得欣慰的是,受到良好家风的陶冶,小外孙女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他们这一代是国家更加光明的未来。

  喜庆建党百年华诞,我高兴地赋诗一首:

  光荣在党50年,

  母亲教诲记心间。

  乐为人民鼓与呼,

  开拓创新勇向前。

  西海岸新区老年大学

  04

  李汝鹏《贤伉俪携手扶贫路》

  ——老年大学学员尹建平、蔡凤兰夫妇陇南扶贫记

  尹建平和蔡凤兰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都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老年大学的学员。2020年3月,尹建平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请缨,到甘肃陇南武都区参加扶贫工作,妻子蔡凤兰自愿随行。

  尹建平的担忧与思考

  尹建平是山东恒信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多年来,在尹建平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到贫困地区支教,但由于他平时的业务十分繁忙,一直也没有抽出时间去。这次西海岸新区工委组织去陇南扶贫,本来也没要求他去,但当他得知消息后马上和妻子蔡凤兰商量,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持,就立刻报名参加。其实,尹建平在和妻子商量时还是有顾虑的,因为妻子身体不太好,他担心自己这一走三个多月,妻子在家没人照顾。但知夫莫若妻,蔡凤兰毫不犹豫地支持丈夫,她说:为贫困地区做点实事也一直是我的愿望,咱们都退休了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你不用担心我,我陪着你,咱俩一起去!于是在征得司法局同意后,夫妻俩驱车共赴陇南。

  在去之前,尹建平对这次扶贫有一个认真的思考:这次去我们能干什么?筹集一些物资,分给困难群众?没问题!他的很多朋友和老年大学的同学在得知他要去扶贫后也纷纷和他表示,支持他的行动,告诉他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有的甚至承诺需要的话就亲自过去。但尹建平显然考虑地更加远。他希望能帮助帮扶地区的群众提升法治理念,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指导当地群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正当的合法权益,使当地的脱贫工作更有质量、更可持续。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由于近年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陇南地区的经济有了不小的进步,达到国家全面脱贫的目标没有问题,但当地群众对法制的了解与认识仍然十分肤浅,当地一些法律人士的法治素养也不是很高,导致群众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些法律机构也不能熟练地运用法律技能为群众服好务,法治意识的落后也是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路上,他和妻子反复商量,最后定下了将“宣传法律知识、培训法律人才、规范法律程序”作为这次法治扶贫的中心工作,更好地推进武都地区的法治化进程。

  推进武都的法治建设进程

  到达武都后,尹建平先到武都法律援助中心进行调研。蔡凤兰对法律知识也十分熟悉,就和尹建平一起做法律知识宣传和接访记录,他们前后协助接待过30余名多年上访的当事人。接待时,他们一方面积极宣传法律知识,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给上访者提出较为可行的法律建议,尽量使其少跑腿,少走弯路。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协调法援中心和相关律师,给予法律援助。李成林是当地有名的上访户。1999年李成林自己开门市部,六十余万元货物因债务纠纷被抢,当地公安局以经济纠纷为由拒绝立案,此后20多年李成林就一直到各级告状上访至今。李成林到法援中心时正巧遇到尹建平接访,他们详细询问了李成林上访的原因和目前的诉求,对其进行法律认识上的疏导和处理方式方法的引导,建议李成林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李成林经过他们详细的讲解和真诚地开导,愉快地接受了建议,接受法律援助,走上了按照诉讼程序解决问题的路。

  他们在武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特别注重学习了解当地的法治生态,同时向当地同行们介绍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发展形势和东部沿海地区律师服务范围及工作方法。在同行们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们就过去主动探讨交流,帮助提高法律实务能力。他们的行为受到了当事人的称赞和同行们的好评。

  尹建平在调研中发现,当地一些创业致富带头人由于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准确,经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于是主动协调陇南扶贫办,举办了武都区2020年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提升培训班,为70余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就乡镇企业商贸交往当中的合同签订和履约管理、社会综合治理中维稳工作(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等)的所涉及的法律问题、邻里纠纷(土地承包、宅基地纠纷)调处的一些可行做法等常见问题做了详尽的解读。这些带头人听后纷纷表示这是一场法治的及时雨,在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时会按照法律程序办,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利益,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有一次,他们旁听了一场当地有9名指派辩护律师参加的一起涉黑案件出庭辩护的庭审。在庭审过程中,他们发现几名辩护律师刑事辩护基本功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差,语言表达、临场应变以及法律知识的运用都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使理论证据不足,影响了法官的公正判决。夫妻两人回去后讨论这件事,就产生了要对当地法律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想法,于是协调有关部门,组织了20多名律师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指导当地律师在开展专业学习、设立模拟法庭、设立婚姻家事专业委员会等方面进行加强,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很多的合理化建议。在武都区司法局行政系统《民法典》学习培训会上,尹建平为当地的司法干部和执业律师70余人,专题讲解《民法典》法律体系的新变化和新亮点,对民事权利的保护做了较为详尽的解读和辅导,并列举大量的案例进行交流,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工作中,他们看到武都区司法局和法律援助中心在落实省司法厅开展的“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专项活动中,尽管有想法、有热情,但缺乏实施方案,就主动联系给予指导。他们根据武都区实际情况,为该局和中心策划和撰写了《工作实施方案》,帮助策划和撰写了武都区律师事务所和志愿者援助律师《入库实施方案》,就律师在刑事案件审判阶段辩护全覆盖问题,拿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和书面意见,规范了当地的法律援助行为,受到了该局领导和中心负责人的称赞。

  把武都当成第二个故乡

  尹建平和蔡凤兰在积极参与扶贫的过程中,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把她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们在参观陇南历史博物馆时,发现该馆藏品多、文化底蕴深厚,但缺少视觉冲击力强的音视频资料介绍,影响了参观的效果和质量。参观后,他们主动找到负责人,将他们的想法积极地反馈过去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受到了该馆负责人的重视和赞赏,并立刻表示采纳抓紧完善。武都区召开的花椒节展会上,他们发现各展厅所展览的花椒、橄榄油和其他特产,物美价廉,原生态、无污染,但展会地点离武都区太远,且未设立来客引导大厅和视频讲解环节,于是他们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展会现场的副区长,她很是高兴,并当场表态下届花椒节,一定采纳此建议。

  尹建平和蔡凤兰平时爱好文学,创作是他们的特长,他们经常利用电话与朋友交流、利用微信和朋友圈、发送美图,向公众号投稿,积极宣传陇南特色文化、介绍武都美食、优美山川,撰写散文诗篇,从而宣传大美陇南,如《印象陇南》、《武都美食香飘天下》、《走进裕河》、《官鹅沟挽鹅嫚沟》等,深受朋友和老年大学同学的称赞。蔡凤兰在《喜看陇南换新颜》中写道:喜看今日陇南,旧貌换新颜。脱困桥、致富路,绿水青山,替代了戈壁荒滩。群众心暖,我心安然。在他们的大力宣传下,青岛的一些朋友,已经陆续去参观陇南的美丽风光,购买那里的特色产品。

  短短三个月的扶贫经历,尹建平和蔡凤兰夫妇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尹建平说:难忘的九十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作为一个青岛西海岸新区委派的武都援助工作组年龄最大的成员,通过实实在在的“点滴”扶贫,使我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在心灵上得到了洗礼,同时亦发挥了一个退休老同志的“余热”,这都会成为我们一生难忘的经历和宝贵财富。

  平度市老年大学

  05

  刘红霞《我的大学生活》

  青山不老,岁月无情。转眼间60后的我也退休一年多了,可以更好地在家照顾母亲,洗衣做饭,一日三餐,尽情陪伴。从之前上班时候的赶时间,到退休后闲下来,时间久了,日子长了,总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为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发展个人爱好,我和老妈在老年大学报了好几门课程,母女俩正式步入老年大学校门。

  自从上了老年大学,母亲的笑容更加灿烂了,整个人也变得年轻了。在老年大学认识了很多朋友,学到了很多知识,整天乐呵呵的,做什么事情都踏实、有趣,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份生活之外的心境。不管是追寻童年的梦想,还是弥补青春的遗憾,对母亲来说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母亲曾打趣说《颜氏家训》有言,“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可即便是这样,比起那时曾经没书读的时候,还是要强许多。母亲语重心长的说:“老了,老了享福了,现在赶上好社会,有学可上,啥时候学都不算晚”,眼睛里饱含着满足的感觉。母亲生于1944年,已是古稀老人,我忍不住联想起母亲年幼的那个年代,缺吃少穿,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想学习却读不起书。母亲的文化水平不高,但精神境界却很高,八十年代初就入了党,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母亲常说:“其实你不知道的东西,比你知道的东西要多的多,要活到老,学到老”。一直以来,母亲有一个爱学习的好习惯。

  课堂上,母亲更是认真听讲,非常投入,每一个音符、唱音,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反复练习。舞蹈课上,老师力求要活得精彩,舞出精彩,把人生最美时刻定格在当下,定格在此时此刻,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老师的言传身教,同学们瞬间信心十足。只有抓住今天,才能让明天活得更美好。

  古筝老师抚琴优雅的姿态,像飘动的云,像流动的水。一首曲子弹奏下来,缠绵婉转,酣畅淋漓,令人身心愉悦,整个教室都沉浸在文雅之中。老师教我们零基础的学生,从认识琴弦开始,以及每个手指的弹奏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乐而有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模特班的老师做到了尊老敬老。在模特班,母亲年纪最大,与其他同学差了二十几岁,甚至三十岁。老师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量大小,承受能力,不让一个同学掉队。优秀的老师用肢体语言,带领同学们走出国际范的风采。

  走进书法班,会被墙上同学们的作品所震憾。每一幅作品都刚劲有力,雍容大方,令人产生敬佩。做为新报班的我被惊呆了,眼界为之一开。老师把每个字,每个笔画都分解讲,注重细节,示范到位。老师所讲的很多知识,都是我欠缺的,也正是我需要补充的。重新再次回到教室学习,感觉完全不一样,深切体会到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感谢政府创造这么好的环境,实现了我们老有所学的美好愿望。

  记得第一次上剪纸课,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剪刀、剪纸等等一些工具都没带。班长就拿出自己的备用剪刀给我们用,很快把我们新生介绍给同学们认识,时不时的你一言我一语,笑声四溢,整个教室像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其乐融融,和谐相处。班长的热情,同学们的互帮互助深深地感动着我,通过互相交流体会,切磋技艺,提高技能,大家成为了知心姐妹。细细体味着这份情感,当初的迷茫不见了。上课期间,母亲不懂的地方就积极地问老师。王海英老师就手把手的教我们折纸,怎样下剪。对我们新报名的学生从不会嫌弃学的得慢,相反,更懂得理解新生的心情。每堂课考虑到新生是否理解、学会,从来不敷衍,直到我们把纸折对、学会。

  初学剪纸,从了解剪纸开始,听老师娓娓讲述传统剪纸文化。剪纸艺术至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一景一意,方寸之间自成世界,一把剪刀赢天下。剪纸的传统文化寓意深厚,像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牡丹代表富贵;鲤鱼、莲花寓意连年有余;葫芦代表福禄等等,都含有吉祥之意,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传统民俗进行心灵的交流,展开无限遐想……

  老师内心细腻,体贴与端庄的外表很般配,言语中带给同学们的鼓励随处可见,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个动作都能感知到她的温柔与善良,用剪纸的语言传递着一种美好,或花草,或人物,或可爱的小动物,一幅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看了怦然心动。讲课时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传授剪纸的魅力,引经据典,让同学们了解“囍”的来历,了解传统文化。总之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

  来到老年大学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好事,不为什么名利,只为老有所学,丰盈精神,这种体验太珍贵了。老师们的笑脸、鼓励和足够的耐心,让同学们有信心,将年轻时潜伏在心中的兴趣爱好,现在可以实现了,实现年轻时想学但没有时间学的愿望。虽然才学了近一个学期,只学了点皮毛,使我懂得人一定不要与现代社会脱节,要与时俱进,做想做的事,有意义的事,在学习之中,寻找自我,探索自我,感受知识的力量,享受学习中的种种乐趣,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就会发现生活是那么的不一样,感觉自己已经乐在其中了,只有亲身体会才知道自己行不行,永远不要低估老年人的学习能力,领悟其内涵,自己就不断会有新发展、新感受、新提高、新收获,每日不间断,日日有精进。

  回归家庭,勇于担当,和睦相处,邻里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母亲的身心更健康,自然神采飞扬,精神饱满,平凡的生活,都能过出诗意。记得在纪念国庆时,我和母亲积极参与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发自内心的自豪,用自己在老年大学里学的剪纸语言形式,剪出作品,抒发心中的爱国之情,祝福祖国更加辉煌!

  每次走进大学校门,映于眼帘的是“少年强则国强,老年壮则国更壮”,内心更是信心倍增,由衷地为自己感到自豪,像我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幸来到大学学习,心里都会流过一阵阵暖流,感到无比高兴。感恩大学给老年人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感恩美好时代让我们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传递正能量,真正享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金塔县| 安庆市| 乐清市| 汉阴县| 日土县| 宣威市| 潍坊市| 启东市| 浦东新区| 怀来县|